报告题目:面向氢能应用的界面工程与纳米电极优化
报 告 人:孙晓明 教授(国家杰青) 北京大学
研究方向:能源电催化
报告时间: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上午11:0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本报告旨在从材料设计与界面润湿行为调控的基础科学问题出发,通过微纳结构优化,提升制氢效率。我们提出“异价离子互斥”策略,优化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电极材料,实现Fe³⁺、Al³⁺等M³⁺离子在Ni²⁺、Mg²⁺基体中的原子级分散,并通过引入V⁴⁺、Cr³⁺等高价态离子显著提升析氧(OER)活性。针对间歇性电解水工况中阴极氧化与卤素离子腐蚀问题,引入非金属物种(如磷)协同金属氧化物原位构建钝化层,有效缓解间歇性电解停机阶段的阴极失活。基于此开发的HER电催化剂在0.5 A cm⁻²下实现海水间歇性电解10,000小时,电压衰减率低于0.5% khr⁻¹。构建超疏气纳米阵列电极,将气泡脱离体积缩小至1/1000,电流上升速率提升60%,并揭示纳米气泡钉扎-上升模式与电流动力学的关联机制。通过阴离子工程,突破高盐(饱和NaCl)、高温(80 ℃)、大电流(1-2 A cm⁻²)极端工况限制,提高运行稳定性。基于以上研究,研制全球首个 MW级工业海水电解系统,并验证能效与稳定性。
报告人简介:
孙晓明,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和2005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Stanford University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化学研究,在电解水、燃料电池和气体超浸润电极器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前已在Nature、Nat. Catal.、Nat. Commun.、Joule、Chem、JACS、Angew Chem、Adv Mater.等化学和材料类国际主流刊物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0余篇,总引用30000余次;出版专著一本。申请国际专利8项,获授权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超10项已经完成转化。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