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伯权,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7级学生。2017—2018学年任职红枫文学社编辑部副部长,2018—2019学年任职青年传媒中心期刊部部长,2019—2020学年任职第一届通讯社文学部部长。发表《魂》、《告白》、《墙道人》等,成为掌阅文化签约作者,多次获得校内征文比赛奖项。
(通讯员 曾怡娴 欧阳希汶 杨永晴)“我是热爱文字的,从最开始,我就知道。”张伯权笑着说。当提到他热爱的文字时,他的眼里有光。因为热爱,他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因为热爱,他从未放弃过写作;因为热爱,他将热爱变成了工作。当他踏上了这条路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头。可是前路不是平坦大道,经常是曲折小径,他一路跌跌撞撞走着,但却从未停下。
保持热爱,无畏风雨
“高中就对文字很感兴趣,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想如果是我来写的话,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张伯权在心中埋下的一颗种子。高中就喜欢待在图书馆的他,在阅读之余,萌发了自己去写的兴趣。由于高中学业的繁忙,他暂时压抑着自己的想法。步入大学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尝试,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总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从一开始十几篇才能过一片篇稿,到现在可能三四篇就能过一篇,坚定的信念很重要。”张伯权提到最初的自己腼腆地笑了笑。从最初的写着试试,到后来的步入正轨,一路走来其实并不是那么顺利。刚开始写作时的他四处碰壁,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在坚持不懈地写着,终于他成功了。“多看书,多练习;看得多了,写得多了,你的写作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谈到怎么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时候,张伯权反复强调一定要多看书、多练习,而这,也是他这几年的日常。
“我热爱着文字,它对于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张伯权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文字,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无处不见文字的身影。但沉入在文字的时间里,他也不忘学习。“在学校里,要把学习重心放在学习上。”因此他拒绝了很多编辑部伸出的橄榄枝:“写稿是一件需要毅力和专注的事情,现在我应该专注于学习,没有那么时间和精力去写稿。”
“文章是你自己的,不需要去迎合大众,坚持自我的文章都是一篇好的作品。”他从不会强行要求部员修改作品。对他来说,只要是你自己写的就是一篇文章,对你自己来说就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别人不懂你想表达什么、想写什么,只有你自己才是最懂这篇文章的人。他对文字的理解是很特别的,在他的作品《字里行间的孤独旅者》中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一段只属于自己的文字,不为人知,难试深浅,我把自己藏于其中,自己走不出去,别人走不进来,这一段苍苍人生路,注定只能一个人走。我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是一个在文字里孤独的流浪者。”他在此驻足良久,从不厌倦此间的生活——这便是他对文字的热爱。
心有所想,方能远行
“把工作变成热爱的事情很难,但是把热爱变成工作是简单的。”作为树达通讯社创始人之一、第一届树达通讯社的文学部部长,面对通讯社的起步与发展,一开始并不完全是张伯权主动参与进去的,他笑称着是被其他同学硬拉着去的。“一开始被硬拉着进去了,但后面看到是文学方面的事情,要写很多的稿子,我就很想去了。”张伯权面对文学的态度和热情是难以想象的,繁琐的工作和摸索着去写稿是在通讯社的常态,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完成的稿件和部门的进步时,他说这就是他想做的。张伯权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个字眼,他撰写的稿件一篇篇登上了校园的官网与各大杂志上,校园的工作成了张伯权文字路上的新平台。
“我在选专业的时候就是奔着文字去的。到现在也有八九年了,在编导方面我也是一直在剧本这一块不断探索,想要把喜欢的事越做越好。”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奠定了张伯权坚实的文字基础和踔厉奋发的心路历程。时至今日,自己的爱好逐渐转为工作,张伯权的初心丝毫没有被稀释,反而愈加浓烈。他认为仅凭热爱,到了一定程度是很难有所突破的,为了追求更高的能力和更大的平台,他一步一步将文字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文字这种东西,非常讲究灵感。有灵感时,一天两三万字都不是问题。但如果没有灵感,半分钟都坚持不了。但是成为工作之后,不再是热爱不热爱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你需要去为你的文字去考虑。”当问起张伯权选择时的心境,他的眼神格外坚定平和。尽管文字的工作对张伯权来说也并不轻松,反复的修改和频繁的催稿让张伯权的生活经常处在紧张的码字中,但热爱之余的责任感支撑着张伯权积极面对每一篇文章,每每想到自己即将完成的稿件,坚定的热爱就完胜了工作的困难。如果可以,希望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够在前行的道路上不丢掉自己的初心,心中所坚持与热爱的事物就紧握在自己的手上。
文字这一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但踏上这条路后,张伯权便义无反顾。文字伴他走过年年岁岁,他亦以自己最大的心力付诸于文字,他始终相信,心中这一寸在冰封土地中的坚持,能孕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他无数次起笔,无数次修改,一次又一次投出去的稿件,与责编商讨改稿的聊天记录都是在文字路上越走越高、越走越远的垫脚石。他走在文字之路上,看见阴雨连绵,看见阳光明媚,终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不高声吁然,不反复吟唱,不浩荡声响,他只是安安静静地拾掇行囊,然后迈步起航。他始终坚信自己内心的风景,就是看到的世界的模样。
编辑:曾怡娴
责编:刘娟
审核: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