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3年“综合性社科学报在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作用”高端论坛。此次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培超主持。
《南京大学学报》主编王浩斌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术文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注重学理阐释。他认为,深入的学理阐释是学术论文的核心特质,研究者应依托自身的理论背景,深刻把握逻辑理路;第二,锻炼选题能力。他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选题要坚持大历史观,避免碎片化。具体选题可以参考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同时可以重点开拓“党史党建”方向选题。
《东南大学学报》主编徐嘉针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栏目提出,学术研究要注重研究宣传性语言与学术性语言的差异性,要学会应用学术性语言,对概念、现象、逻辑进行学理化阐述。
《南通大学学报》杂志社社长顾金春提出,文章写作中应注重文字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阐释要有理论基础,提出要处理好理论阐述与学理分析之间的关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宋雪飞结合刊物的栏目设置,提出学术文章的撰写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并针对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土地问题、农村经济、乡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问题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看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治理方面的基层党建类文章要跟农村的治理和产业结合起来。
《齐鲁学刊》主编赵昆认为研究要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处理好热点与自身研究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不断拓展研究视野。他认为学术文章的写作训练应从历史的视角、分析的视角、逻辑的视角等,强调研究文章是否具有可读性和学术逻辑。
南京工业大学杂志社社长骆晓春、《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主编章诚聚焦环境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人员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学术文章写作要“在马言马”,注重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且文章关键词的提炼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章题目的拆分,更应反映文章中核心观点的相关内容。
参会的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引领式主讲、面对面点评、圆桌式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了综合性社科学报发展特色和取得的成果,未来综合性社科学报的发展需求和趋势等问题。
此次论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的创新研究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是一场汇聚智慧、开放思维的学术交流盛会。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综合性社科学报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编辑:刘真 李睿
责编:李睿
审核:马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