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搏官方188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在线投稿|ENGLISH
欢迎您访问金宝搏官方188网站!今天是:

色诺芬对老师的辩护:《回忆苏格拉底》

来源:金宝搏官方188新闻网 作者:姚雨凤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5日 14:03 点击:次

施特劳斯在《什么是自由教育》一文中说过这么一段话:“正如土壤需要它的培育者,心灵需要老师。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老师自己是学生且必须是学生。但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那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伟大的心灵,或者为了避免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的含糊其词,可说是最伟大的心灵。”我想,苏格拉底就是那不再是学生的老师中的一员,是最伟大的心灵之一。

苏格拉底,我想,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都多少听说过他。“美德即知识”这句话自不用说,“思想的助产士”这一称号也早已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什么让学生每天坚持甩手臂呀,让学生闻假苹果的香味呀,学生问如何寻找理想的伴侣、他让学生去摘麦穗等等等等。这类故事很多,颇有哲理,有些也实在有趣,让人读到的时候忍不住会心一笑。我看到过很多跟苏格拉底有关的小故事,但是真正读和苏格拉底有关的书却很晚。我太懒了,很少自主地花时间下工夫去读经典,还是得益于万老师的《理想国》导读课,我才开始。

见识过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我已大致熟悉了他和人谈话的方式——经典的苏格拉底追问,看到他一步一步把别人驳倒,我在心里总会忍不住拍手叫好。这一回,读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毕竟,同一个老师,虽然是两个学生讲述,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当然,柏拉图和色诺芬也是大不相同的,前者的作品是哲学,更显严谨、节奏感蛮强,微露锋芒;后者则接近文学,散文化的文字,回忆的视角,倒有一股别样的温情。

苏格拉底被城邦判处死刑,乃是因为这么两条罪名:一、不敬城邦的诸神且引进新神;二、败坏青年。而色诺芬,这位没柏拉图有名的、苏格拉底的学生,诉诸笔端,为苏格拉底辩护。他把自己的老师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得以看到苏格拉底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以及当时的情景,看到他对神的态度、对人的态度还有他的生活态度。因此,罪名的合理性与否,也就不言自明了。我不免想到了苏格拉底本人对受审的态度,当有人问起他:“苏格拉底,难道不需要为自己的申辩考虑一下吗?”,他这样答道:“难道你不认为我一辈子都是在申辩着吗?”“我一生一世没有做过不义的事,我以为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申辩了。”

说来惭愧,我对这本《回忆苏格拉底》没有展开细读,但实在想要记录一番,记录以下那些印象深刻的段落以及自己粗浅的阅读感受。

第一点,苏格拉底对神的态度。在《理想国》里面,阿德曼托斯揭示了城邦中盛行的一种观点——神可以被收买,“假定没有神,或者有神而神不关心人间的事情,那么做了坏事被神发觉也无所谓。假定有神,神又确实关心我们,那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神的一切,也都是从故事和诗人们描述的神谱里来的。那里也同时告诉我们,祭祀、祷告、奉献祭品,就可以把诸神收买过来。”。这种观点,正是来源于诗人和神的代言人——"我们还有诸神之子,就是诗人和神的代言人,所有关于真理的消息都是这些智者透露给我们的"。苏格拉底针对这种现象,从根源处入手,为故事和诗制定了两条标准,以此来树立神的崇高地位、维持神的超然存在。希腊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神有人的七情六欲、有时真的坏得可以;而苏格拉底的神,是高于人的,是尽善尽美的,他旨在引导人像神一样生活。

而在《回忆苏格拉底》中,我们可以通过苏格拉底的行为,来判断他对神的态度。我原来认为,苏格拉底信的应该不是城邦里的神,也不是外来的神,他只是对一种尽善尽美的神性怀有敬畏。但是很奇怪,在色诺芬的笔下,他不仅常常献祭,而且还从事占卜,还劝着身边的人对神怀以虔敬。我能理解苏格拉底劝告人们信神的原因:虔敬地信神,则可以看到自己的局限,也因为有了这无所不知的神,人们能更虔敬地生活、尽可能地完善自身。而且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城邦的统治也能得到巩固。至于他自己,好像既可以说他信,也可以说他不信。说他信,那么他信的神倒真的有点像基督教里面全知全能的神。说他不信,是因为我觉得苏格拉底对神的敬畏,也可以说是对理念的敬畏——洞穴之喻提到的“善的理念”。或者,苏格拉底对神的态度也是比较模糊的,就像夫子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第二点,是苏格拉底的乐观和幸福观。第一卷第六章中,诡辩家安提丰讥笑苏格拉底的贫穷:“苏格拉底,我认为研究哲学的人应当比别人更为幸福才是,但你从哲学所收货的果实,却似乎显然是属于相反的一种。至少你所过的生活是一种使得奴隶都不会继续和他的主人过下去的生活;你所吃喝的饮食是最粗陋的;你所着的衣服不仅是褴褛不堪,而且没冬没夏都是一样;你一直是既无鞋袜又无长衫;金钱这种东西,当人们在接受它的时候就会感到高兴,有了它的时候就会生活得舒畅而愉快,你却分文不取。”

苏格拉底展开了大段的反驳,说了饮食清淡的好处——“你难道不知道,愈是能够欣赏食物的人就愈不需要调味品,愈是能够欣赏饮料的人就愈不忙于寻求他所没有的饮料吗”;而服装朴素、于他而言恰恰意味着身体的强壮——“你知道,那些更换衣服的人是因为气候冷热不同才更换的,穿鞋子的人是因为防止脚上疼痛不便行路才穿的,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我因为天气太冷而留在家里,或因天气过热而和人争着乘凉,或者脚痛而步履维艰呢?”

末了,苏格拉底说:“安提丰,你好像以为幸福就在于奢华宴乐;而我则以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像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神性就是完善,愈接近神性也就是愈接近于完善。”

第三点,则是苏格拉底谈话的对象。和苏格拉底说过话的人可太多了,有智术师,有骑兵指挥官,有渴望从政的年轻人,有他的门人,还有他的儿子等等等等。甚至有一次他还专门凑热闹,去拜访了城里的名妓赛阿达泰。诶,这不,20岁不到的格劳孔一心想要从政,苏格拉底几连问,格劳孔愣是没能回答上来,连连说着:“我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你说的这个任务可也太大了,如果连这一类的事也必须照管的话。”

但是苏格拉底决不是仅仅“给人泼冷水”,哈尔米戴斯有才干、有能力从政,但是对自己却不太自信。针对此,苏格拉底反复用各种不同的话,来鼓励这位缺乏信心、犹豫不决的朋友。

色诺芬在书的最后一章,写了这么一番话,评价他的老师:“那些知道苏格拉底为人并羡慕德行的人们,直到今天,仍然在胜似怀念任何人也怀念着他,把他看作是对于培养德行最有帮助的人。对我来说,他就是像我在上面所描述的,是那样的虔诚,以致在没有得到神明的意见以前,什么事都不做;是那样的正义,即使在很微小的事上,也不会伤害任何人,反而将最大的帮助给予那些和他交往的人们;是那样的自制,以致任何时候他都不会宁愿选择快乐而不要德行,是那样的智慧,以致在分辨好歹上从来没有错误过,而且不需要别人的忠告,单凭自己就能分辨它们;是那样地有才干,能够说明并决定这一类事情;是那样地有才干,能够考验别人,指出他们的错误,劝勉他们追求德行和善良高尚的事情。在我看来,一个最善良、最快乐的人应该怎样,他就是那样的人。”对我来说,苏格拉底丰富了我对好的想象,有这么好的人存在,有这么好的事物可以追求,我也想做一个更好的人。

编辑:侯轶南



上一条:智性之维的“平等”——解读朗西埃《无知的教师》
下一条:《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文艺作品观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