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动植物标本馆已具有80多年历史,保存着21万件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其中动物标本近六万份。标本馆现展出动植物标本660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植物标本55种,二级保护动植物标本105种,其中鸟类标本约50种,是湖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已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让大众了解动植物标本相关知识,现联合生命科学学院“万物含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推出“湖师标本馆”系列鸟类标本知识,以期为大众服务。
鹩哥(Gracula religiosa),雀形目椋鸟科鹩哥属,别名为九官鸟、秦吉了。该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金宝搏官方188动植物标本馆现存有鹩哥标本一件,雌性,1964年6月9日采自海南。
图1 金宝搏官方188动植物标本馆鹩哥标本
无华墨羽如鸦色
巧舌多言比凤音
黑色的脑袋上披着两片黄菱
赭喙、红爪、墨尾
它们英姿勃勃、聪明灵敏
模仿能力极强
它们扬着脑袋说话
声音婉转悦耳
音调富于旋律
口齿清楚、字正腔圆
它们就是——鹩哥
形态特征
鹩哥通体黑色,头和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眼先和头侧被以绒黑色短羽,头顶中央羽毛硬密而卷曲;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虹膜暗褐色,嘴峰桔红色,跗蹠柠檬黄色。
成鸟嘴须发达,额至头顶辉黑色,头侧被以绒黑色短羽,头后有两片桔黄色肉垂,眼下后方部分为黄色或深黄色裸露,飞羽、尾羽为黑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具狭窄白色羽缘。幼鸟上体褐黑色,头后肉垂缺失,头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鸟显著。
图2 鹩哥外形
栖息与分布
鹩哥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的次生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尤以林缘疏林地区较常见,也见于耕地、旷野和村寨附近的小块树林中;主要分布于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地。
图3 鹩哥全球分布范围图
生活习性
鹩哥常3-5只集群活动,冬季多集成10-20只大群,社会性行为极强。其鸣声清脆、响亮而婉转多变,繁殖期间更善鸣叫,常常彼此互相呼应。鹩哥声音多变,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甚至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
鹩哥主要以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鹩哥在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常和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
繁殖方式
鹩哥的繁殖期为4-6月。常营巢于乔木上,巢位多选择在死树或腐朽树木上的天然树洞中,常常利用旧巢,巢内有时垫有枯草叶、羽毛和蛇皮等内垫物。卵为蓝绿色,有时被有深栗色或红褐色斑点。
鹩哥雏鸟出壳后,由雌、雄鸟哺育,育雏开始是以雌鸟为主,30天后雄鸟喂雏次数多于雌鸟。育雏食物以黄粉虫和其它昆虫为主,并补充钙质。雏鸟8日龄睁眼,11日龄时头部肉垂明显,20日龄时头颈部肉垂已接近成鸟的形状,30日龄左右时,雏鸟离开亲鸟进行独立生活。
种群现状
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条件恶化以及一些国家的宠物市场和国际非法贸易,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该物种虽然对某种程度的栖息地退化具有耐受性,但是它们的国际贸易量却很大:从1994-2003年,超过17万只野生鹩哥被捕获,从各个国家出口。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半岛、泰国、菲律宾、印度和老挝部分地区的非法贸易,使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国际非法贸易与整个物种范围内的栖息地丧失,严重地影响着一些国家对鹩哥的保护,对鹩哥种群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图6 鹩哥栖息于树枝上
[1]Common Hill Myna.The IUCN Red List.2019-02.
[2]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下卷(雀形目):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月:180-181.
[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
[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
[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