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党政工群> 关工委> 正文

SKY·关工委 | “与书为友,不负韶华”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

发布人:日期:2023年07月02日 21:37浏览数:

图片


与书为友

不负韶华

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

图片


在此次比赛中

我们收到很多许多

内容丰富、题材多样

的优秀作品

充分展现了

新时代青年蓬勃的朝气

我们也给大家带来了

优秀作品展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科学子的风采吧


图片


- 作品一 -


科技世界的人性

——《三体》有感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实属奇怪,比如人性,不可捉摸。先前有人与我说: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它本身是什么题材,它一定是“人性”的。这里的人性,也不全是好的。全文中最出色的人物角色,也不一定是好人。好或坏,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也只是一部分。我第一次读《三体》还是在初中,厚厚的书掂在手里,读书的心也是静的。那时候只以为自己在看一部剧情奇幻的小说,被自己从未见过了解过的事物所吸引。很久之后的今天,再读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三体》无疑是一部极为成功的硬科幻小说,它宏大的宇宙观,精巧的情节,生动细节的人物刻画给人类带来一场科幻的盛宴。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从书籍到电影,人类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想象。然而,地外文明是否会受到地外文明的冲击也是不休的争论点。三体最为成功在于,它描绘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地外文明,以及在地外文明的冲击下——人类的选择

人性有着光辉的一面。我们从未放弃生的希望。当面临三体文明的威胁时,无论是最开始的“古筝计划”,还是后来的“面壁者计划”,人类都从来没有放弃自救。即使被所有人怀疑唾弃,罗辑仍然在暗中布好了局,威慑三体文明;维德试图通过光速飞船拯救人类,尽管最后他放弃了;人类试图通过掩体计划保护全人类的安全。这其中的理性、坚持、奉献都是全人性的光辉。

但人性也有着盲目的一面。“人类不感谢罗辑”。没有人希望有人能先逃脱这场灾难,所以“逃逸主义”被禁止;当环境暂时安逸,人类便畏惧自身群体中那些强大的人,所以罗辑被撤去执剑者的身份,判他“反人类罪”。在灾难面前,人性自私,是无法掩饰的。正如书中没有明说,到处处显示的那样:人类自救最大的阻碍,永远都来自于自身

所以从古至今,和平从来不是感自人性的光辉,而是畏惧手中的利刃。这条法则,无论是三体世界还是如今的现实世界都适用。

文中,最受争议的无疑是第三部的女主,程心。文中,程心无疑是“圣母”,她甚至会在灾难发生前希望地球人类与三体文明共同发展,她太过心慈手软,无法承担作为一个“执剑者”的责任,她收到了太多赞誉,以至于她无法成长。但真的没有一点可取吗?有的,她有着安抚人心的能力,比任何其他面壁者都更具亲和力。如果她能和理智一点,不去争夺自己无法承担的责任,而是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提供精神上的信念,或许三体的结局又会完全不同。或许这才是即使最终地球与三体文明覆灭,程心任然存活的原因。黑暗森林法则下,文明的生存需要兽性,但不能失去人性中的爱与信仰。

我们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从小说中窥见人性,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反思。反思现实中的问题与我们本身。让我理解为什么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中国仍然要不停地发展军事,不断对武器进行升级迭代。居安,需思危。但我认为最应该被思考的,是“阴柔文化”盛行,道德标准至上的现代社会,我们该何去何从?当面对书中一样的情景时,我们该如何选择?是所有人一起灭亡,还是一部分人逃生留下希望的种子?是当推选“危险”的执剑人,还是光明的圣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人类文明的伊始,是一根愈合的股骨。”但在这之前,人类的存续,靠的是一块块尖锐的石头,一根根尖利的长矛。正如维德所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无论是在怎样的和平年代,保持警惕,保存力量,都是生存的最高法则。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但无论在什么年代,我们都相信有人性的光辉。


22级生科一班陈璇



- 作品二 -


大梦一场空


窗外雨声滴答滴滴,一本《红楼梦》半摊开,我脑袋越来越沉……

突然眼前一黑……

一阵失重感后,我晕乎乎地站定,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一张沉木长桌上摆着无数佳肴,鸳鸯莲瓣金碗里盛着未曾见过的山珍,佣人模样的小厮在忙碌不停,座上的主子们个个雍容华贵……

“那个丫鬟还站着做甚?还不来端了茶给林姑娘送去?”

林姑娘?

是我想的那个林姑娘吗?

我回神,只一眼,便认出了那位林姑娘。乌泱泱的一群人中,独林姑娘与众不同,如一朵忧郁的雪莲,态生两靥之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一番下来,心里有了个答案,我这是穿书了,穿成了《红楼梦》里的一个丫鬟。

此时脑海里响起了一个声音,“请宿主按照提示完成故事情节,不得擅自修改剧情。”

我晕晕乎乎地给林姑娘倒了茶,看到姑娘暗中打量着身旁人,学着他们的模样漱口。两弯柳叶眉微微蹙着,眼里除了点点泪光,还有几分怯意和探究,那模样,叫人好生心疼。

上过茶之后我便随嬷嬷们退下来了。

我是一个无名无分的小厮,是没资格留在大殿上侍奉的,所以自然也就错过了宝黛的第一次相遇。

等真正穿书了才知道,除了大观园里住的那些公子小姐们天天“为赋新词强说愁”外,其他人的日子都不好过。荣国府本就是个吃人的地方,丫鬟随主子身份也分了贵贱,我这底层身份,只能成为衬托光鲜亮丽角色们的褪色背景,连府上养的宠物,都要比我高上一等。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穿过来之后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芳官的干娘和芳官因为洗头顺序争吵;思棋和柳家的因为一碗炖鸡蛋就大动干戈,带领一班小丫头砸了场子……

大观园里就没消停过,上边的夫人太太较着劲,下面的丫头嬷嬷也在明争暗抢,偌大的荣国府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一片祥和,实际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平淡而又拧巴。

直到有一天我听说宫里那位要回来省亲了,府里那叫一个好不热闹,就连我们这些日日不曾见光的小厮们,也准了迎接皇妃,沐受皇恩。

那天,我看到了书中的皇妃娘娘、宝玉的亲姐姐——元春。

书中写她省亲之夜,戌初才从宫里请旨起身,丑正三刻便被请驾回銮,省亲的过程在书里连一个回目都没占满,所以自然我对这位如天上明月的娘娘没什么印象。

只是在看到她拉着宝玉的手,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的头,时不时又拉出来仔细端详上一两眼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她的心酸,才明白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元春上面原有一个哥哥贾珠,听府里人说德才兼备,可惜英年早逝,元春自然而然就成了家里的老大。

在我身旁看的丫鬟不解地小声念叨着,眼里的艳羡毫不掩饰,“娘娘为何哭得如此伤心?这身份不知是多少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哩!”

我没回答,却能明白元春哭得如此伤心的原因。记得书里写元春向祖母和母亲埋怨“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又写她向父亲抱怨“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元春姑娘这一路以来吃的苦,恐不比我们这些丫鬟少。在家她是大小姐,进了宫就成了任人调遣的奴仆,后宫之内女人成堆,相互倾轧已是家常便饭,受了委屈也只能咽泪装欢。她从底层做起,经多年苦熬,总算被晋升为妃。貌似风光却伴君如伴虎,一招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更何况贾氏一门的兴衰荣辱全系于她一身,日子过得如同走钢丝,步步惊心。

宫中是孤身一人奋战,叫她如何不思念家里慈爱的祖母,不想念一手抚养大的亲弟弟?但得皇恩浩荡,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宫女太监形影不离,就连抱怨也不能,只能时时戴上贵妃的面具,把所有的苦打碎了自己吞下去。

也许正是因为元春知道这一切有多来之不易,她希望家人懂得珍惜,临别时紧紧抓住祖母和母亲的手不舍得放,“再四叮咛”家人们不要再这么奢华靡费了。

往后的日子又回归平淡无趣,但贾府注定要让她失望了:每日香烟缭绕,华彩缤纷,灯光相映,说不尽太平气象。

终于,我害怕的那天还是来了。

一纸皇诏,贾府一夜之间变了个模样。林姑娘去了,贾宝玉痴了,贾府日日夜夜进出的都是莽撞的军兵,偌大的园子一下子就空了。

对于这场悲剧,我见到的也不多,只是整日害怕的同其他小厮们躲在柴火房里。嬷嬷们不停地惋惜流着泪,“以前多大一个荣国府啊,怎就落了这一个地步。”

最后我们等到了一纸契书,和一个即日离开荣国府的通知。

我收拾好行李,才得以看到这时荣国府的萧条之景,昔日里吟诗作赋的佳人才子们已不见踪影,随处可见的奇珍异宝已被搬空,园子里停了几只不知名的鸟,也不怕人,只不停叫唤着,叫声凄惨悲凉。

我轻轻叹了一口气。

突然感觉头被什么重物砸了一下,“嘶”,我捂着头,看到一本《红楼梦》掉到了地上。

天已经完全黑了,屋内没有开灯,窗外的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

我有些怅然,直直地瞪着掉落在地毯上的书。

那背面写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我砸了咂舌,回过神来,原来是大梦一场空啊。

对《红楼梦》一书,已有太多专家学者品鉴写文,但似无人以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厮角度来分析。突发奇想,如若是一个任何人都能欺负一头的小丫鬟,她眼里的贾府该是如何?小丫鬟没机会伺候上头的权贵们,能干的就只有打杂烧火,自是见不到宝黛他们等众星捧月的角色,对一大家族的兴衰也不会有太多的唏嘘。只是太过于喜欢元春这个角色,主观上借着小厮的眼,为元春多说了几句话。此上为我作为一个小厮对《红楼梦》里描述的故事的一些感受,敲完最后一个文字的同时,我的梦也醒了。

故将此篇命为《大梦一场空》


22级生科三班贺宇轩



- 作品三 -


理性的傲慢


英语课文中提到了“用动物做医学实验是否有悖于人类良知”的问题,多数人认为是没有的,因为实验是有目的的科学漫步,而不是无目的地屠杀。不管目的是了解动物、保护动物亦或是造福人类,绝大多数非相关工作从事者和普通人,以及相关工作的科学家、相关思想领域的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真的是合理的存在吗?我觉得答案并不重要。不同人基于不同的立场,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类能表达各人主观立场的问题,从来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就好比我是病人、病人家属或者主治医生,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有助于我研究出治愈疾病的方法,能够治愈我自己、我的亲人或者是造福医学界,我自然觉得何乐而不为;但如果我就是这个被当做实验品的动物,“你们人类为了治愈你们人类的疾病,居然要杀害我和我的同胞”,那自然是不能容忍的。这个简单的矛盾已经足以表明,人与动物立场不同,想法不同,自然给出的答案不同。

当然类比只是类比,动物没有想法,动物没有人类这般“舍小为大”的价值观。

动物没有思想与价值观,没错,这就是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动物没有思想与价值观,理解不了人类“为了科学”“为了文明”的境界,它们只觉得活着就是他们生命的意义,不,它们不会觉得,也不需要生命的意义,只会没有意义地单纯而空泛地活着。“舍生而取义者”自然是它们不可能有的觉悟,它们不知道“义”为何物,“生”就已经是他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它们不知道孰轻孰重,不知道科研的意义,而人类知道,就好像小孩子不懂事而大人懂事一样。它们理解不了我们人类科学家的行为背后深远的内涵,但是我们知道这些行为意义重大。

所以,这是不是一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的行为呢?只是人把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别人会依据他已有的价值观予以反驳,而人把价值观强加给没有价值观的动物,动物什么也说不了、什么也不会做。

啊啊,我绝不是要否定人类科学的意义,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有意义的。而且我似乎忽略了一点,有思想和价值判断力,是人类区分于动物的很大一点不同。

是的人类和动物不一样,我不能这样空泛地进行比较,是我先前的说法有失偏颇了。意义是人类定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能活,但是人类既然定义了意义,就注定无法再接受没有意义的人生,这是上帝决定的,从科学的角度讲也不是上帝,是我们进化出大脑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的事情。

我好像有些明白了,人类是从没有意义到有意义的进化的产物有意义是优于没有意义的,这是很简单的有大于无的判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这可不是主观的泛泛之词,毕竟从生物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大脑的确比动物的要更高级。高级的大脑能够想到“意义”的层面,低级的大脑没有,“意义”是高级的产物,无疑表明了“意义”的意义。还是不说这样拗口的话,这无疑证明了“意义”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

是的,我们人类拥有一种动物都不曾拥有过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仰仗着这个有价值的东西做出判断,让这个有价值的东西主导我们的行为,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种人类的“傲慢”,也就是很简单的“我有,但你没有”的傲慢。

我不会去追问“有意义真的比没有意义好吗”这样的问题。由这个问题引发的讨论只会越来越乱且偏离我文章的中心。我只是觉得这的确是一种傲慢,而且这种傲慢的产生无可避免,不能说是谁的错。进化使我们人类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动物,我们因为这些优越的方面产生的“傲慢”贯穿了这个问题始终。

我们认为,牺牲动物个体做实验所能得到的成果能够更有利于动物群体、人类群体乃至整个世界,所以认为这是值得的,这是一种傲慢,动物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它们只知道我们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但是这也说明不了人类错了,因为动物确实无法想到我们所能想到的东西,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二维和三维的交流,永远没办法在同一层面进行比较。

或者说得浅显一点,我们能看到凌驾于生命之上的更高更远更有意义的东西,而动物,它们的生命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

然而我们无法接受我们明明看到了更深远的意义,却不去追求那深远的意义。这也是一种傲慢,就像不愿意放下身段一样。

比喻失当了。

我从没有说我要去反对现有的科研体系,我就读的也是生物科学专业,我也在做着这些,在我的笔下被称作“傲慢”的事情。深思熟虑之后,我们明知道这是一种“傲慢”,但因为这种傲慢有意义,我们仍然愿意去做,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是清醒理智的,而非任性妄为,这就足够了。

动物单纯而空泛,人类理性而傲慢。

啊啊,我认为“清醒理智”胜过“任性妄为”是不是也是基于我的价值观的一种“傲慢”呢?或者说我写下这篇文章,以普通人的视角和身份大谈人类群体的思想和特性,这本身已经体现了我的傲慢。

是的,立场不同,答案不同,所有观点的蜩螗羹沸,都是立场的百家争鸣。

好像忘了声明了,我也从没说过“傲慢”是贬义词,我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没有把它当做贬义词。“傲慢”到底是不是贬义词的问题我也不想探讨了,原因很显然,这也是一个立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答案的问题。


22级生科三班刘子怡



- 作品四 -


他在雨中起舞

——《优秀的绵羊》读后感


所有人在雨中匆匆忙忙地奔跑着躲避,而他一人迎接着这狂风骤雨,独自停留在这片嘈杂中。雨滴啪嗒、淅淅沥沥,他在雨的掌声中翩跹起舞。

成绩顶尖、全面发展、各项绩优、成为精英……这是我们许多现代学生一生所向往的目标,但其实我们成为了一头“优秀的绵羊”。我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跟随大众步伐、随波逐流,被“精英教育体制”培育成被世人认可的优秀的“领导者”,却忘记我们为何而来。

“我们只对成功充满热情。”走进大学校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地位、财富、往上爬——总之,“成功”。所有人都对成功充满着向往、充斥着激情。那么你的成功是什么?是无限被满足的物质吗?还是满足炫耀的需要?“优秀的绵羊”往往被灌输着一种思想——未来一定要有所成就。他们被冠上许许多多的标签:非常聪明、所有人的骄傲、比别人厉害、他们是全能的……种种来自学校、社会以及父母的期盼都给他们一种感觉。要成为所有人的骄傲才算是成功,于是他们总在追逐着一些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目标,但笼罩在“期待”中的“绵羊”总会开始思索曾经的努力是否值得、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需要破壳追逐成功,不是被成功牵着走、更不是被成功轻易绊倒。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碗实用性极高的鸡汤,而这本就是一种成功,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无需害怕未来。因为这是为自己真正所想而付出的行动,不是任何屈服于外界预期应该要做的事情。当然,前途几乎是所有人忧虑的事情,任何不确定的事物都会是一块击破不了的冰。但当你试图拒绝不确定性的时候就是在拒绝了一切可能性、拒绝了生命的意义。破壳需要纯粹的“想”——寻梦。

过度担忧前途反而会失去前途。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也不要沉溺在“内卷”中而失去了真我。我们容易自卑,是因为我们会时刻留恋自己身上那些不够出色、不够聪明的东西。但其实只有在非常狭隘的意义上,“优秀”与“聪明”才是同义词。大学四年里,如果没有快速尝试更多可能,毕业之后我们被牵绊束缚着的东西越来越多,家庭、生活成本,其试错成本越来越高。不要害怕失败,没有跨出的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有不一样的明天。

我们需要专家,但我们不需要被专家统治精英治理也是一种技术统治,它可以解决你摆在它面前的问题,但却无法判断这些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精英治理培育出了精英阶层,但他们不会去思考信念、价值观、道德标准这些人文的东西,因为他们一直把这些东西当成理所当然的,以至于都忘记了这些东西的存在。当世界变得机械化、人们处理事物变得越来越死板、人类的思想越来越固化,剩下的就只是程序,没有创新,也更失去了人性。

大学的使命就是把青少年转变为成人。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大学生涯不会是生命的终结,未来的路途才是真正开始,而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或许根本不会继续出现在生活中,但我们在大学里获得的思考方式和能力却是终身的。在大学,我们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溯源、探讨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抛出且认同自己的观点,易批判式逻辑要检验自己的思想,培养自己的理智,而不是全盘吸纳老师们的观点。在观赏一幅艺术品时,我们要看到的不是它本身,而是透过艺术品看到自己的内心。要独善其身,而后兼济天下。因此,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迎接社会,而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一份个人简历。

“不管眼前的河流有多湍急,我们都可以选择不再随波逐流,反对举手投降。”这不是懦弱、更不是对生命的妥协,没有人能以爱之名来控制我们的一切而干扰我们追逐热爱、探索生命的旅程。我们不能继续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我,而应看到教育的目的。脱掉那层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衣,我们将踏上真我的旅程。

他在雨中舒展着,因为他热爱着。


22级生科一班周瑶瑶



图片


与书为友

不负韶华

此次征文比赛就此落下帷幕

期待同学们

在闲暇之余都能

走进书的世界

感受书香,品味书香


上一条:陈良碧:匠心育得稻花香,匠心育得稻花香

下一条:生科院举办“与书为友,不负韶华”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典礼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