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陶文娜)近日,根据省教育厅文件《关于公布第一、三批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年度检查结论和第二批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期检查结论的通知》(湘教通[ 2017]36号),经学校自评、材料审查、网上公示、专家评价和省教育厅审定,我校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2016年度检查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评为优秀,“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被评为良好。
唐凯麟教授领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和刘少军教授领衔的“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认定为首批省协同创新中心,匡乐满教授领衔的“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被认定为第三批省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我校的三个协同创新中心在深化改革创新、汇聚创新资源、培养拔尖人才、承担重大任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顺利完成了阶段建设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度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新增科研经费426万元;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新增科研经费84万元;企事业单位重大研发项目4项,新增科研经费12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出版学术著作14部,发表论文177篇,其中CSSCI论文130篇。“量子效应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度发表SCI论文396篇,其中,在Phys. Rev. Lett.,Nature子刊,Nano Lett.,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3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了两个国家级、一个省部级平台,分别是: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多肽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作物不育资源创新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撰写专著2本,在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论文52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8项、省部级及地方课题13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现了成果转让1项。
按照“湖南急需、国内一流”的总体要求,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我校三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将进一步突出任务牵引和需求导向,认真落实建设计划,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健全绩效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更好地支撑湖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