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师大> 正文

媒体师大

【湖南教育电视台】顾语欣 林峻:学习新思考 | 汲取教育家精神之“钙” 执笔“六定”展宏图

2023-11-28 20:31来源:湖南教育电视台作者:顾语欣 林峻点击:

历史浩浩汤汤,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是无数教育家们的奋斗征程。古有开设杏坛,私人讲学的孔子,今有开国内高校“教授治学”先河的史宁中;古有创办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平民学校的墨子,今有创办华坪女高,立志带女孩们走出大山的张桂梅;古有攀登中国古代哲学思辨顶峰的王夫之,今有参与我国重要地质探测科研攻关计划,扣动“地球之门”的黄大年。他们有些人离我们远去,有些人仍奋斗在时代风口作出卓越贡献。历史与时代的交汇,演奏的是精神的交响。教育家们身上的精神特质,世代传承,在时代中愈加具体与丰富。强国以强教为支撑,强教以强师为保障,强师更要以强大的精神为引领。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成为“大先生”,再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为学、为事、为人的要求和标准不断趋于丰富和立体。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其核心要义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六个维度吹起六“定”交响曲:定航、定规、定向、定行、定魂、定准,成为在历史积淀中孕育出的独属于中国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生动阐释。

理想信念:为教育家立德树人“定”航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家国情怀的深刻写照。家国情怀的内生力助推教育家将教育事业与个人前途、家国命运、时代使命相结合,坚守、扎根教育事业。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是教师的初心使命。选择走上三尺讲台,自身的事业就与国家大业紧密相连。品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孟子提出的易子而教,还是韩愈在师说中感叹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都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近现代,教育仍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追求、理想抱负。将教育视为救国之道,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探索平民教育,以“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陶行知;见证并参与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为国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的黄令仪。当代教师也应以这些教育家为范,转变思维,不再将教师视作一份职业,而是一份使命担当。

岁月荏苒,追求卓越,是教师的永恒坚守。时代越是向前,越需要一大批激扬爱国情、报国志的好老师,他们书写感染人心的奋斗故事,给予无数人以信心和力量。“民族气节是我们的民族魂”,于漪十多年成就《我爱你,中国》,为青少年提供最适合的精神食粮;“让中国饭碗满起来”,张洪程潜心研创水稻技术,创建四位一体188金宝搏app下载模式,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40多名;“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万步炎常年坚持在大洋上、研究室里,带领学生数十年如一日致力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呼唤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把稳立德树人航向盘。

道德情操:为教育家德行涵养“定”规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对教育家道德品质的深刻阐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是教育家在深刻领悟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关系后所进行的自觉选择,是教育家以身作则、以德立教的一种自愿自律。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教师既要“言传”,也要“身教”。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好的教育是无声的,是教师能够以自身为范,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以精神感染与启迪。

真正的好老师,注重高尚德行与教育初衷的坚守。师者作为领路人,自身要知道怎样走正确的路。用科技为荒山带来苍翠的李保国,扎根贫困地区、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将毕生献给野生水稻基因库教学与研究的卢永根,为艾滋病孩子建立“爱心小课堂”的郭小平……他们心向光明,因而步伐坚定。老师知道怎么走,学生才能跟得上。

真正的好老师,重视自身涵养与文化品味的提升。“教师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当然首先要自己心中有太阳”,新征程上更需广大教师崇德修身、严以律己,既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黄陵街道大吴小学教师王卿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对自己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学习、勤于钻研,不会错过每一次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深化自身德行涵养,新时代教师应努力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立定规范。

育人智慧:为教育家铸魂育人“定”向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对教育家教育智慧的深度凝练。广大教师应依据受教育者的具体实际,在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选用、教育时机把握等方面秉持针对性的施教取向,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风范。

师生之间沟通的中介,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德行的浸润、一份温情的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深情地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教师一职,不光教书,还要育人;不仅启智,更要润心。

育人智慧,强调从历史长河中挖掘灵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跨越时空在如今仍旧得以沿用。新时代主张办好适应性、针对性、多样化教育。乡村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如一日,不仅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更让他们树立起走出大山的信念;窦桂梅多年保持“一日蹲班”的教学习惯,俯身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扎根草原教育的吴福全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形成化学学科“22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敏锐洞察力,探索每位孩子身上的可能性,以育人智慧落实强教目标,在教育的路上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将教育真正做进孩子的心中。

育人智慧,强调在技术革新中站稳脚跟。时代更迭,既要求广大教师追溯历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教学资源,又呼唤着广大教师与时俱进,善用高新技术助推教学提质增效。VR、AR、MR等新技术应用于课件制作,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用新技术搭建虚拟教室、实验室,构建情景教学的可行性;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人机互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互动性。新时代教师跳出传统思维,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积极交流的合作者、创新方法的引导者,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推向更高维度。

躬耕态度:为教育家躬身实践“定”行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对教育家教育态度的囊括总结。勤学笃行是教育家们淡泊名利与自我沉淀的外在表现;求是创新是教育家们实事求是的执着态度,对待教育事业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总结。

勤于治学,不懈求索,教师应作践行者。丰富学识,是教师站上讲台的底气;勤学不辍,为教师课堂充盈活力蓄力。全国模范教师王振刚从教多年也没有忘记求知,甘愿做图书大厦的“钉子户”,广泛阅读教育名著充实自我;重庆大学教授蒋兴良用持之以恒的科学实践,攻克能源电力装备安全多项重大科学与技术难题,为我国电网安全作出突出贡献;海拔超过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钟扬跋涉16年,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实干勤学,勇毅笃行,广大教师身体力行争做践行者。

时代更迭,教育革新,教师勇当创新者。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应时代之需、答时代之问,以求实创新开辟教育新篇。教育场所不只在三尺讲台,更延伸到了社会“第二课堂”;教育单位不再局限于学校,更有校外实践基地的加盟;教学资源也不再只是传统教材,历史遗存、非遗技艺也成为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教学阶段不再割裂,大中小一体化课程衔接提上日程。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学生反馈积极向好,当今教育被新时代教育家们的创新态度“玩出了花”。

仁爱之心:为教育家耕耘桃李“定”魂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立身教坛的人格风度。教育家以教导学生为乐,以成就学生为荣。不仅希望将自身的所思所学倾囊相授,更关注于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不仅注重丰腴其思想,还不忘关切其身心,做好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岁月荏苒,爱是甘愿献身教坛。仁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环,成为千千万万教师“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源泉。青年教师张玉滚为了送孩子们出山,扎根深山,把自己磨炼成能教书、能做饭、能裁缝、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乡村教师石兰松在深不见底的大龙湖上摆渡30多年,为学生们撑起求学之路;张俐既当老师又当妈妈,用爱的教育为“折翼天使”插上逐梦的翅膀……教育的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承诺,是“别怕,身后有我”的陪伴,是默默耕耘教育之田的淡然。

时代变迁,爱是教育永恒主题。孔子提倡君子悲伤不宜过度,但在自己的爱徒颜回去世的时候却发出了“天要亡我”的哀叹;王阳明对于学生王艮“看到了满大街圣人”的暗暗嘲讽,仍旧以宽容给予其“满大街的看你也是圣人”的教诲。而今,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给予学生“妈妈式教育”,以温情、耐心感染学生。时代的改变,不会改变师爱的价值;时代跨越,师爱的温度横贯古今,永久留存。

弘道追求:为教育家勇毅担当“定”准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立志献身教育兴国的社会担当。教育家们以胸怀天下的浩然正气投身教育事业,给予学生以优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从而激励后辈坚定人生理想,传承家国担当。同时,启迪学生放眼世界,以大格局、大视野看时代。

作为教师,应胸怀教育大格局。习总书记强调:“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建国之初,吴玉章、成仿吾等老一辈教育家,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进入新时代,卫兴华、高铭暄等新时代的“大先生”,始终追求治学报国,为当今投身教育事业的广大教师树立起了榜样旗帜。当今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得到认同,广大教师们应将格局立于国际,放眼未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助推我国朝着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迈向更近一步。

作为教师,应以哲启思教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价值观念,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培养了一大批哲学教育和科研人才;金庭学校教师石灵芝,在多年语文教学中坚持以文化道、以意动人,激励学生以知促行、以行践知。在教学中渗透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文化的浸润,沟通的无声,授道的无形,当代教育更多聚焦在心与心的对话,责任与担当的问答。

吾辈践行——从“追逐光”到“成为光”

内化榜样力量,深学细悟砺初心。教育家精神是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家们精神特质的高度凝练,系统回答了“为谁当教师、为何当教师、怎样当教师”这时代三问,是新时代教师和即将踏入教坛的“准教师”的精神指南。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应认真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掌握其内在逻辑,从政治上、理论上、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深入把握,实现理论知识向深处走、向心里走。同时,我们应深入挖掘每个维度背后的榜样故事,以他们的所思所行培塑自身价值,从榜样力量中汲取奋进力量。“准教师”站在教师事业的起跑线上,锚定初心坐标是基础,敢做勇担善为是关键。深入学习教育家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助推吾辈在历史叠加中拥有对不确定教育世界的掌控感,在时代脉搏中找寻对未来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感。

争做榜样模范,笃行致远砥前行。青年“准教师”站在新时代的土壤上,立志、立身、立心,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中找到属于当下以及未来的答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做到知行合一,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实践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役,应紧跟时代需求锻造自我,努力向教育家榜样靠近。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自我修养;参与师范技能比赛,锻炼自身教学能力;时常走进社会课堂,积极参与义务支教;关注时政热点,放大格局开拓视野。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吾辈汲取教育家精神之“钙”,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执起“六定”之笔,在未来教育事业中大展宏图!

(作者顾语欣系金宝搏官方188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学生;指导教师林峻系金宝搏官方188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564910503841171983&t=1701074265087&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564910503841171983&ref_read_id=c2f2d287-10c7-401b-95eb-ea318c0587bd_1701081495375

分享到:

上一条:【学习强国】与经典为伴,与真理同行——“教学相长”成长营举办读书分享会

下一条:【新湖南】中国价值哲学大会在长召开

关闭

Baidu
map